米兰体育-弗赖堡陷入泥潭,保级形势堪忧

英超 08-03 阅读:41 评论:0

  

  二战后弗赖堡陷入泥潭,保级形势堪忧,铁托领导下的米兰体育南斯拉夫共产党夺取政权,建立弗赖堡陷入泥潭,保级形势堪忧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(1963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)。

  

  作为红色意识形态主导的政权,在二战后的冷战大背景下,南斯拉夫自然而然的加入了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。

  不过这种苏南之间的同盟,只存在了不到3年时间。从1948年开始,苏南两国便分道扬镳,甚至反目成仇。也是从这时候开始,南斯拉夫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。

  这在当时简直是石破天惊。虽然冷战时期脱离苏联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跟苏联有好几个——除了南斯拉夫,后来的中国和阿尔巴尼亚,也同样跟苏联不同程度闹掰。但在二战刚刚结束后的1948年,这种做法还是很要些勇气的弗赖堡陷入泥潭,保级形势堪忧

  首先,鉴于当时苏联在全球共产主义世界中的至尊地位,这种决裂,势必会使维系红色南斯拉夫政权的意识形态体系根基严重松动——至于中国和阿尔巴尼亚,虽然后来也跟苏联有些不对付,但那都是苏共二十大之后的事——随着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,全球红色意识形态体系已经出现巨大裂痕,苏共不再具有红色意识形态框架内的绝对权威。中、阿跟苏闹掰,在意识形态领域所承受的政权道德合法性冲击已经减少许多。

  而从地缘上看,虽然苏联并未与南斯拉夫直接接壤,但其高度控制的匈牙利、保加利亚、罗马尼亚三个卫星国,从西北到东南,几乎对南斯拉夫形成弧形包围。以苏南实力对比,南斯拉夫的这种决裂,必然使自己不得不面对苏联的巨大军事威胁。

  这跟中、阿也不一样。

  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并不接壤。而且其跟苏联闹掰时,南斯拉夫早已先跟苏联分道扬镳。有南斯拉夫搁在阿尔巴尼亚与苏东集团中间,这个小国的与苏决裂,有充分的地缘保障。

  至于中国,它毕竟是个世界级的地缘大国,苏联如果因中国反目而出兵讨伐,虽然正面战场上胜算不小(毕竟苏联比当时的中国强大的多),但必然要投入天量资源,而且会陷入泥潭(就算正面战场打败中国,也没有能力消化吸收,最后只能在让中国毁于战火的同时,自己也在层出不穷的抗争中陷入两难——坚持下去,徒靡军饷;退回去,一无所获不说,还有可能会将中国推向西方)——在美苏对抗的大背景下,苏联实在抽不出余力跟中国决裂。

  基于上述逻辑,中、阿有跟苏联闹掰的本钱。

  但1948年的南斯拉夫共产党,既没有意识形态话语权,又与苏东集团大面积接壤,而且南斯拉夫本身的体量也不能跟中国相提并论,这种情况下,南共凭什么敢跟苏共决裂呢?

  

  首先自然是因为南共的不俗实力。二次大战中,南共采用武装斗争的方式,反抗德军占领。这种基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立场,与南共本身的红色意识形态相结合,在民众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,并在战争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。到二战末期,南共已经建立了一支总人数高达数十万的强大武装,并基本依然自己的力量,将德国人驱逐出境——这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是独一份——而在后来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全盛期,它甚至号称全球第四大作战部队。南共在组织和军事上的强大且相对独立,为其后来与苏联决裂提供了底气。

  但话又说回来,南共再强,跟苏共比也完全不够看。再加上南斯拉夫的国力与地缘潜力,更不能与苏联相比。所以,如果单靠这份现有的家底,还不足以确保自己像中国那样,让苏联投鼠忌器——而从五六十年代苏联对匈牙利、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装干涉来看,苏联对敢“背叛”自己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,绝对是辣手摧花毫不手软。

  不过南斯拉夫的特殊地缘环境,却让苏联忌惮三分,以至于不敢轻易对南共下手。

弗赖堡陷入泥潭,保级形势堪忧

  

  首先,在之前的《地缘政治:巴尔干之虎》中,云石君曾经介绍过南斯拉夫的地缘结构。南斯拉夫所在的巴尔干半岛,全境山脉纵横交错,山地面积占全境的七成以上。这种复杂崎岖的地貌,严重削弱了现代化机械部队的战力发挥,并使得本土势力能够相对容易的通过游击战的方式,将敌人拖入泥潭——当年南共之所以能凭自己的能力驱逐纳粹德国,这也是重要因素。如果南斯拉夫以平原为主,那就凭南共那帮子土八路,根本不大可能是德军的对手,就算不被剿灭,也会被压得喘不过气,不大可能有独立反帝建国的资本。

  南斯拉夫的山地地貌,对苏联来说无疑是不利的——既然南共当年能用游击战搞垮德军,那也未必不能用同样的方式玩残苏军。

  而且,从地缘格局上说,南斯拉夫虽然广义上也能纳入东欧板块当中(巴尔干半岛算是东南欧),但由于其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,是整个东欧板块中,与苏联地缘距离最为遥远的国家之一。地缘关系的较为疏离,削弱了苏联的地缘影响力投射。这不仅加大了苏联对南斯拉夫武装干涉的难度,而且在征服和控制上,也天然不如对其他东欧卫星国来的得心应手。

  

  最终要的是,南斯拉夫还处在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缘,东西方冷战的物理前沿。南斯拉夫西面,与意大利仅隔一条狭长的亚德里亚海,西北面则与奥地利、意大利陆上相邻;南面,则是希腊共和国——这三个都是西方国家。而且,西方阵营拥有全球制海权;在地中海更是遍布基地,当时的南斯拉夫,在地中海有漫长的海岸线,这意味着西方可以以海为路,对南斯拉夫施加强势影响。

  这对苏联来说就很尴尬了:

  政治上,如果苏联把南斯拉夫逼得太紧,难保它不会倒向西方——虽然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,但这并不代表着其不能与西方在苏联问题上达成一致——后来的80年代时,中国就曾与美国在抗苏问题上展开过亲密合作。而从地缘格局来看,南斯拉夫倒向西方也十分容易。

  当然,苏联也可以直接军事入侵——就像后来收拾捷克斯洛伐克那样。但正如之前所说,这样的话,苏联必然会陷入游击战和消耗战中。而南斯拉夫的地缘格局决定了,当地反苏势力很容易从西方得到充分支援,使本就优势有限的苏联,更加难以将其压制。如此一来,南斯拉夫将成为吞噬苏联国力的泥潭。

  从后来的苏版阿富汗战争来看,这种可能性还是十分之大的。上世纪80年代,苏联曾入侵阿富汗,很快就攻灭了当权政府。但阿富汗反苏势力利用山地地貌大打游击,再加上美、中等外部势力的侧面支援,让苏联始终无法实现对这个国家的完全征服,终整个80年代,都陷于进退不得的窘境。苏联最后的解体,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,就是将大量国力消耗在了阿富汗战争的无底洞中。

  作为山地之国,南斯拉夫的崎岖地形,较阿富汗并不逊色太多,而南斯拉夫的地缘环境,又决定了西方对它施加影响和援助,要比对阿富汗容易的多。所以苏联如果真敢对南斯拉夫动手,说不定80年代的悲剧,就提前30多年上演了弗赖堡陷入泥潭,保级形势堪忧

  苏南地缘关系的疏离,南斯拉夫国内外地缘环境的错综复杂,以及苏联在冷战格局中相对弱势一方的处境,使得苏联即便面对南斯拉夫的背叛,也不愿像对东欧卫星国那样,对南斯拉夫悍然下手——与其把它逼向西方,或者让它成为吞噬自己的黑洞,还不如让他自生自灭罢了。何况就算两国政治上决裂,但至少大的意识形态划分上,南斯拉夫还是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的。

  正是基于对地缘政治逻辑,以及冷战国际格局的精准认识,南斯拉夫才敢于在苏联如日中天的40年代末,向这位神坛上的老大哥大声说NO!

  只不过,虽然苏联出于各种现实考虑,不敢武力消灭这个“反骨仔”,但惩罚还是免不了的(毕竟这厮在全球范围内开了红色势力反抗苏共领袖权威的恶劣先例!)。在苏共的打压下,南斯拉夫顿时在东方阵营中陷入空前孤立!

  按理说,南斯拉夫这时候完全可以倒向西方——毕竟就算苏联一时间不敢武力消灭自己,但严厉的打压下,南斯拉夫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都会受到影响。既然如此,南斯拉夫大可以通过向西方的示好,换取国家安全保障和经济支援,对冲苏联压制的负面影响——而它的地缘条件,它也完全有倒向西方的本钱!

  但南斯拉夫并没有这样做,它的选择是:既不要东方,也不要西方,而是坚持独立自主!

  

  这是为什么?首当其冲的原因,自然是南共政权的红色属性。毕竟四五十年代,正是全球意识形态对抗的顶峰。南共作为红色势力,倒向西方,自己的权力根基会发生严重动摇——任何现有掌权者,都不希望看到权力重新洗牌的事情发生——南共自然也不例外。

  而除了掌权势力的自身处境考量外,其实更重要的因素是,这种独立自主,更符合南斯拉夫的国家利益——甚至可以说,这正是南斯拉夫跟苏联决裂的理由!

  这话是怎么说?

  这依然回到了地缘格局上。之前云石君已经说了,南斯拉夫正好处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最前沿,并且四周都被两大势力完全包围——东、北两面为苏联阵营(匈牙利、保加利亚、罗马尼亚),而西、南方向则为西方势力范围(意大利、奥地利、希腊、地中海)。这种夹缝处境,使得南斯拉夫不管倒向哪一边,都必将沦为两大阵营的先锋棋子,要承受巨大的战略压力,并投入巨大的国家资源——最要命的是,这种投入和风险承担,得利的主要是别人,而不是自己。

  而如果两大阵营一旦发生冲突——哪怕只是区域性冲突,南斯拉夫都极有可能不幸的成为东西方势力的逐鹿场,进而成为冷战格局下欧洲区域的第一个炮灰——要知道,巴尔干半岛可是出了名的欧洲火药桶,南斯拉夫本身更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索!

  

  谁都不想当炮灰,南斯拉夫亦然!可特殊的地缘区位,又决定了它只要它选择站队,那就免不了要当这个先锋小卒。既然如此,那不如两边不沾,然后利用两大势力均势制衡、互相忌惮的有利格局,让自己抽身而出。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国家安全风险,还可以利用这种左右逢源的处境两头卖乖,从中获利。

  这当然是对南斯拉夫最好的选择。也是所有夹缝中求存的小国所梦寐以求的处境。

  不过在现实世界中,夹缝小国能做到这一点,必须有几个先决条件:

  首先,你得能够独立自主。要是你一开始就被人完全掌控,那就是有这个想法,也没能力去付诸实践——就像蒙古那样,自建国起就沦为苏联附庸,就算想在中苏间搞平衡,都没法操作。

  其次,你得有足够的实力,让想打你主意的人心存忌惮——就像瑞士,之所以能在近代欧洲成为永久中立国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建立了全民皆兵的制度,有强大的武装;谁要咬它,都得崩好几颗牙。

  最后,你还必须具有足够的战略价值,你的战略立场,会对整体博弈格局造成巨大影响,以至于让各方投鼠忌器——比如朝鲜半岛,东西方对峙了几十年,就是没谁敢强力破局——因为双方都承受不起失败的严重后果(当然,由于朝鲜半岛被一分为二,所以没资格骑墙了)。要么只是个无关紧要的边缘板块,那大家就可以以比较放松的心态拿来练手,输了也就输了,没什么大不了的(比如美苏在非洲的争夺)。

  而南斯拉夫,恰好具备这几个条件:首先,南共当年是靠自己的力量驱逐德军(苏联只起到了侧面配合作用),所以它建立的政权,保持了足够的自主性;其次,当年的南斯拉夫虽不算什么世界级强国,但也有“巴尔干之虎”的绰号,不可轻辱;最后,巴尔干半岛是“欧洲火药桶”,地缘区位至关重要,而南斯拉夫又是巴尔干区域大国,其之倾向,会对近东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巨大影响,进而影响到冷战整体格局。

  有了这三个条件,南斯拉夫就有了独立自主的本钱。虽然东西方都想将南斯拉夫收入麾下,但考虑到难度太大,失败的后果更是无法承受,所以索性让它事实中立,两边不帮就得了。

  就这样,南斯拉夫便从苏东阵营的大将,摇身一变,成为独立民族国家的代表。甚至到后来,南斯拉夫还和埃及、印度一起,成为不结盟运动的核心创始国,把这份独立自主的理念传播到一众亚非拉小国当中。

  不过,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同时,南斯拉夫却依然在意识形态上,与苏东阵营保持了整体层面的一致。而起政治体制与一系列政策理念,也与苏联高度相同(比如权力结构,以及民族自治政策)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南斯拉夫的所谓独立自主,仅仅只是局限在对国家政治权力的掌控上,在国家架构及意识形态设计上,依然是对苏式架构的承袭。

  那么,为什么南斯拉夫的所谓独立自主,却显得这么拖泥带水呢?为什么在国际政治上特立独行的它,在国家及社会架构设计上,依然对苏联亦步亦趋?关注微信公众号:云石,云石君下一节继续解读(如果您对中国的民族政策感兴趣,下一节中对南斯拉夫民族政策的相关分析,想来会让你有所领悟)

 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40章——南斯拉夫之第3部分。喜欢本文的朋友,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,持续收看全部云石君原创文章。

弗赖堡陷入泥潭,保级形势堪忧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网友评论

相关推荐